常见问题

PROBLEM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常见问题

食品添加剂知识普及 误会有多深?

发布者:焦作市冠通化工有限公司 点击次数:6360次

  三聚氰胺、吊白块、孔雀石绿、苏丹红……虽然这些物质被不法商贩加入了食品中,但事实上,这些并非食品添加剂。前不久,卫生部发布47种非食用物质名单,它们榜上有名。但这些非食用物质闯下的大祸,却给食品添加剂的名声抹了黑。

  由于缺乏有效的知识普及和相互沟通,被强加在“食品添加剂”身上的这个黑锅越来越沉重。从消费者到生产者,甚至是大众传媒,不同层面的人群对食品添加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会。这些误会有哪些?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误会究竟有多深?且听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监管处处长黄登宇如何说。

  A 说给消费者

  碱面、卤水都是添加剂

  【现状】这几年,从“红心鸭蛋”事件、“三聚氰胺奶粉”事件,到近期的“瘦肉精猪肉”事件、上海的“染色馒头”事件、广东的“染色粉丝”事件,食品*问题频频被曝光。绝大多数消费者已经到了谈添加剂色变的地步。到了超市买东西,觉得只要是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,就不是什么好东西。

  【解析】消费者的这种担心,是对食品添加剂的严重误会。别忘了,人类从有文明史开始,就在使用食品添加剂。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,就在用卤水点豆腐,而卤水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。中国老百姓食用了数千年的馒头,发面的时候用的酵母、碱面都是食品添加剂。从南宋开始,油条配方中就有了用矾和碱发面的记载。也就是说,食品添加剂由来已久,是做出好食品必不可少的物质。在食品工业大繁荣的今天,有了防腐剂、着色剂、营养强化剂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,食品的品质才得以改良。无论是中餐,还是西餐,无论是日式料理,还是泰式餐饮,离开了食品添加剂,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美味都得消失。假如没有了食品添加剂,就没有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各种食品,恐怕每个家庭的厨房也难以正常运转。

  ■使用案例

  有了防腐剂酱油才不长霉菌

  许多年龄较大的家庭主妇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,家里买回去的散装酱油、散装醋,放的时间一长,表面很容易就会长出一层白色的膜,俗称“起醭”。酱油、醋这类产品既不能放在冰箱里,又不可能一次吃完,开封后,在室温下一放就是一两个月,很容易滋生微生物。“醭”其实就是微生物繁殖产生的霉菌。但现在这种现象就少多了,这是因为生产过程中请来了防腐剂帮忙,通常加入的是山梨酸钾、苯甲酸钠或者脱氢醋酸钠等,做成预包装产品,开瓶后即便放上一年半载,也不会“起醭”了。

  鱼罐头的营养靠添加剂保持

  此外,添加剂还能帮助食品保存营养。以豆豉鲮鱼罐头为例,鱼肉中含有蛋白质、脂肪等营养物质。如果罐头里没有添加防腐剂,鱼肉里的脂肪很快就会酸化,发臭,人吃了以后就会得病。因此,防腐剂在一定时间内让食品中的营养得到保持。为增强营养价值而添加的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。比如,婴幼儿奶粉中添加的一些乳酸亚铁、乳酸锌等物质,这些复合了营养元素的食品添加剂,还有利于增强奶粉的营养价值。

  没有膨化剂就生产不出蛋糕

  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,就不能满足食品加工工艺的需要,也就生产不出来消费者需要的食品。比如没有膨化剂,面粉蒸出来都成了馒头,也就生产不出松软可口的蛋糕。

  而糖尿病人一般不宜吃糖,但人工甜味剂可以让其吃到可口的甜食,且不会影响病情。

  B 说给生产者

  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无异于投毒

  【现状】4月15日,湖北宜昌市查获了近1000公斤用硫磺熏制而成的“毒生姜”。专家指出,长期摄入硫磺,会导致人慢性中毒,严重的则会影响到肝肾功能。两天之后,又有25吨“毒豆芽”在沈阳被查获。这些豆芽里被加入了尿素、恩诺沙星、6-苄氨基腺嘌呤等高毒农药。又过了两天,北京、成都、辽宁等地先后发现染色黑芝麻,染出来的芝麻个个又黑又亮,洗了20多遍,还是一盆黑水……这一起起的食品*事件背后,是这样一群生产者:在他们的概念里,任何物质都可以添加到食品生产中,不管是工业原料,还是化学农药。消费者的健康、法律法规的制裁、生而为人的良知,他们都可以视而不见。

  【解析】在我国的食品生产者中,应该分为这么两类,一类是有规模的食品生产企业,一类是小作坊。一般情况下,*类生产者具备食品添加剂的相关常识,恶意添加非食用物质的可能性不大,但为了改变食品的卖相,有可能会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。对于*类生产者,他们往往连*起码的食品添加剂常识都没有,不知道什么是可以往食品中添加的,什么不可以添加。长期以来,他们混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,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,如孔雀石绿、苏丹红等……此类生产者的行径,无异于投毒!4月23日,国务院食品*委员会办公室公布已发现的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物质名单,其中包括47种可能在食物中“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”、22种“易滥用食品添加剂”,以及82种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。希望所有的食品生产者好好读一读这份名单。

  C 说给媒体

  不该“妖魔化”食品添加剂

  【现状】5月9日,一家*知名财经媒体在头版刊发了一篇关于“食品流通*”的报道,概述里这样写道:“即便没有牛肉膏、瘦肉精、柠檬黄、苏丹红、孔雀石绿、三聚氰胺等食品添加剂……”很显然,从记者到编辑都混淆了一个概念,上述这些物质均不是食品添加剂,而是添加到食物中的非法添加物。在搜索新闻中,输入关键词“食品添加剂”搜索一下,会出现30多万条新闻。其中,绝大多数的内容是对于“食品添加剂”的质疑和诟病,而这些质疑和诟病绝大多数是针对非食用物质的,只不过将“黑锅”扣到了食品添加剂的头上。

  【解析】到目前为止,国内发生的食品*事件,几乎没有一起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。“红心鸭蛋”里添加的苏丹红,婴幼儿奶粉中添加的三聚氰胺,饲养生猪时使用的瘦肉精……它们根本就不是食品添加剂。严格意义上说,这些食品*事件应叫做“非法添加工业原料”事件。媒体在报道中混淆了“食品添加剂”与“违法添加物”这两个概念,使食品添加剂成了许多食品*事件的替罪羊。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。食品添加剂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。越是在发达国家,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越丰富,人均消费量越大。然而,在不少媒体报道中,食品添加剂都被“妖魔化”了,媒体是信息传递的重要介质,只有媒体正确传递了信息,消费者的误会才会消解。

  ■解决之道

  还食品添加剂清白

  监管、技术、道德一个都不能少

  黄登宇认为:在制度层面上,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还有待完善。目前,我国被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有2000多种,但实际上有质量规格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不到500种。虽然每年不断有新的食品添加剂增添到目录中,但增加速度还是赶不上食品工业发展的速度。这就造成了一些添加剂已经根据企业自己的标准在应用,却没有被纳入国家标准。

  从技术层面来看,监管部门只能检验事先登记的食品添加剂项目,不可能筛查食品中所有的化学成分。往往是在出现食物中毒事故后,非法的添加物质才会被发现。目前,为了弥补这一技术缺陷,在以往只检测规定项目的同时,加强了一些风险监测项目的检测。

  当然了,食品行业是一个良心行业。目前的食品*问题,主要出在食品生产经营环节,生产者、经营者的行业自律非常重要,这就需要食品从业人员从道德层面上做到自我约束。